![]() |
|
2018年,石油天然气行业发生了哪些大事?
发布时间:2019-01-09 浏览次数:1450
在过去的18年,受宏观经济大环境影响,工业能源领域既面临与其他行业相似的困境,也呈现出自身的特点。,一起来回顾一下油气行业18年发生的大事。 油价震荡 18年以来,国际油价起起落落,持续震荡,全年呈现倒“V”反转走势。 从年初开盘直到10月初,基于OPEC高度的减产执行率以及美国对伊朗等国的制裁,油价震荡上行并在10月初达到年内水平。 10月7日,WTI原油期货触及76.9美元/桶;布伦特原油期货一度升至86.74美元/桶,累计上涨约27.38%和28.45%。 但伴随着原油市场供需关系逆转、美国对伊朗制裁予以多国豁免、资本市场大跌拖累油价等因素的出现,10月初至今,国际油价现暴跌趋势。 11月23日,国际油价创下15年9月以来单日跌幅记录。WTI原油期货结算价为50.39美元/桶,同比下跌7.76%;布伦特原油期货结算价为59.09美元/桶,同比下跌6.03%。 即使12月初OPEC+达成的新减产协议,也无法给油价带来有力推动。 截至12月26日,布伦特原油期货已经自10月的高点下跌了41.18%,WTI原油期货的跌幅则达到44.01%。国际油价回吐年初以来的所有涨势,并跌至14年底以来的水平。 伴随国际油价,18年国内成品油调价呈现“十三涨十二跌一搁浅”格局,在年末遭遇“五连跌”。全部涨跌冲抵后,汽油累计跌幅为490元/吨,柴油跌幅为465元/吨。 天然气保供 由于推进“煤改气”等多重因素的影响,去年冬季,华北、华东地区出现了较大面积“气荒”,引发社会民生问题,引起国家高层密切关注。 “天然气保供”成为18年国家领导部门及各大油气公司重点关注问题。中国天然气产业体系建设由此进入“加速期”。 2月,国家发改委提出,全力以赴做好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工作;7月,国务院发布《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》,指出要控制“煤改气”速度,坚持以气定改;9月,国务院印发《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》(下称意见)提出,按照宜电则电、宜气则气、宜煤则煤、宜油则油的原则,充分利用各种清洁能源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和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。 经过一年的努力,中国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取得一定成效。 根据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,18年,国内天然气产量约为1603亿立方米,同比増长7.8%;天然气进口量将达1195亿立方米,同比增长近三成。 18年,新开工储气项目近100个,储气能力新增35亿立方米,总的储气能力达到160亿立方米。十大重点工程加快了管网互联互通,资源调配能力增强。 天然气需求也出现超预期增长。预计全年天然气消费量将达2770亿立方米,同比增长17%,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约8%。 上一篇:
中国石油全口径天然气日销量破7亿方
|
|